为您找到相关结果1788个
鲁孝公在位二十七年,死后其子弗湟继位,就是鲁惠公。鲁惠公继位后,知道秦国用天子之礼祭祀天帝,鲁惠公于是也向周平王申请,周平王不同意。 鲁惠公很生气,就故意用天子之礼祭天,周平王也不敢过问。鲁惠公的正妻无子,而他的妾声子生儿子息。息长大后,鲁惠公
鲁隐公,名息姑,鲁国第十四代国君,在位十一年。隐,是谥号。惠公死时太子允还年幼,于是隐公代掌国君之位,后为桓公所弑。 孔子所作之《春秋》起于鲁隐公元年(前722)。由于春秋以鲁国国史为基础而编,故当时的国际大事都是以鲁国纪年来记录的。鲁隐公也因
鲁国的先祖周公在制定礼乐时,顺便制定了一套谥号,用以让后人褒贬已经去世的国君和大臣。其中他规定:“辟土服远曰桓,克敬动民曰桓,辟土兼国曰桓。”就是说,能够开疆拓土,使远人宾服,或者亲政爱民的国君死后都可以谥号为“桓”。当然了,关于这个“桓”的谥号
在西周时,鲁国还做过诸侯之长的位置,带领诸候镇压殷商后裔叛乱。其实鲁国原来实力也不小。 鲁国作为周公后,受周朝的礼仪制度影响非常大,周室君主的权利被王室分割严重,中央权力很小,鲁国也就很弱小。典型案例,鲁国“三桓”长期控制了鲁国国政,使得鲁国国
岂曰无衣?与子同袍。王于兴师,修我戈矛,与子同仇。 岂曰无衣?与子同泽。王于兴师,修我矛戟,与子偕作。 岂曰无衣?与子同裳。王于兴师,修我甲兵,与子偕行。 一读起这首苍凉悲壮的《无衣》,我们一定会想起一个非常动人的故事,什么故事? 秦哀公
秦哀公(?-公元前501年),《秦记》作秦毕公,《史记索隐》作秦㻫公,嬴姓,秦氏,族谱载其名籍,秦景公之子,春秋时期秦国国君,在位36年(公元前536年-公元前501年)。前505年,吴国攻陷楚国国都,申包胥向秦国求救,哀公不理;包胥在秦国宫门外
罗公远,唐代道士。又名思远。彭州九陇山(今四川彭县)人,一说鄂州(今湖北武昌)人。筑室修炼于漓元治中,常往来青城、罗川之间,与张果、叶法善齐名,打败不空金刚三藏。 人物简介 唐玄宗时屡屡召见策问,奏答莫不称旨。与叶法善、金刚三藏比试法力于朝廷
晋定公时期国内动荡,卿大夫家族处于混战之际,韩赵魏和荀氏家族之间打来打去,数年之间都没个消停。居间的晋国国君晋定公,存在感非常之弱,仰仗着晋国余威,尚且还为卿大夫们所尊重,在诸侯会盟中,卿大夫们站在晋国角度上,拥立晋定公为霸主。只是,晋定公的这个
晋定公时期国内动荡,卿大夫家族处于混战之际,韩赵魏和荀氏家族之间打来打去,数年之间都没个消停。居间的晋国国君晋定公,存在感非常之弱,仰仗着晋国余威,尚且还为卿大夫们所尊重,在诸侯会盟中,卿大夫们站在晋国角度上,拥立晋定公为霸主。只是,晋定公的这个
春秋时期,“会盟”是诸侯国进行政治交流与政治斗争的重要手段。根据《左传》记载,春秋时期诸侯国各种会盟的次数至少在百次以上。但在这么多的会盟中,最重要最出名的会盟有四次,史称“春秋四大会盟”。这四大会盟分别是“葵丘会盟”、“践土会盟”、“黄池会盟”
晋定公,姬姓,名午,晋顷公之子,在位37年(前511至前475年在位),刚即位,荀寅便有意趁此时机消灭赵氏。晋定公十二年,晋卿赵简子的家臣董安于筑晋阳城,是太原第一座古城。晋定公十五年(前497年),赵简子升任晋国正卿,赵鞅囚禁同族赵午,随后杀之
晋阳之战中,智伯本以为可以轻松的干掉赵襄子,像当年干掉范氏那样,大家骑着马,唱着歌,就把土地给抢到了。在那巍巍中条山的晚霞里,落寞的晋哀公对卿大夫们的征战已经无知无欲,他的命令从他出,却并非他的本意。就算他想更直白的宣告自己的权力,但抢来的土地都
《竹书纪年》:晋出公五年,浍绝于梁……丹水三日绝不流……十二年,河绝于扈。晋出公在位期间,诸事不利,难得记载的河水断流异象也连连出现数次。在史书规则中,往往在位期间自然异象频繁的君主,多半不是什么好君主,也不会是什么好运气的君主。晋出公在位时,卿
晋出公(???--前452年),姬姓,名凿,晋定公之子。是晋国的一位傀儡君主,他在位期间,国内韩、赵、魏三卿联手打败执政的智氏,国君之位完全被韩赵魏架空。最后因不满三卿过度僭越,被迫流亡于齐国,客死他乡。 前475年,晋定公死,姬凿继位,是为晋
如果我们把晋国大宗被小宗弑杀的君主定义为公室内部的斗争,那么晋国历史上第一个被卿大夫弑杀的君主就是晋灵公了。 晋灵公执政的时候,为了和中军将(正卿)赵盾争夺权力,几次三番的想致赵盾于死地。可是都被赵盾逃脱,后来赵盾逼急了,派自己的弟弟赵穿发动政
晋厉公(?―前573年),姬姓,晋氏,名寿曼(《左传》作名州蒲),晋景公之子,公元前580年-公元前573年在位。 晋厉公即位后,与秦桓公订盟,但后来秦桓公急欲向东发展而背约,与狄合力攻晋。公元前578年(鲁桓公二十六年),晋使吕相绝秦,并率诸
公元前578年的麻隧之战,以晋国为首的多国部队虽然取胜,但是损失也不小,协助晋军作战的曹宣公阵亡,导致曹国出现了内乱。曹宣公立的太子被杀,一个庶子自立为君,是为曹成公。曹成公非法取得君位,在国内国外都遭到了有识之士的谴责。诸侯们纷纷请求晋国出兵,
曹成公,姬姓,曹氏,名负刍。春秋时期曹国第十九任君主,曹宣公之子,杀太子而立,在位二十三年(前578年-前555年)。在位期间,晋楚争霸,成公亲近晋国,屡次跟随晋国会盟征战。 曹宣公十七年(公元前578年),夏天,晋厉公、齐灵公、宋共公、卫定公
晋昭公(?—前526年):姬姓,晋氏,名夷,按先秦贵族礼制,男子用氏不用姓,昭公自称晋夷,姬夷一词属于后世杜撰。晋平公之子。公元前531年至公元前526年在位。六年卒,子顷公去疾立。 周景王十六年(前529年)昭公为恢复霸业,与齐国争夺霸主,召
晋国由于其特殊的历史渊源,它的政治体制有点像后来明朝的内阁制。国家大事基本由“六卿”(内阁)来处理,但这个卿士的数量不是一成不变的,有时是八卿、有时是十卿、有时是十二卿,主要看国君怎么来设置。比如:晋文公后期设五军十卿,晋景公时期增为六军十二卿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