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您找到相关结果1788个
宋昭公(?―公元前611年),子姓,宋氏,名杵臼,宋成公之子,春秋时期宋国国君,公元前619年―公元前611年在位。 公元前620年,宋成公去世,其弟御杀宋成公太子与大司马公孙固,自立为君,史称宋后废公。后宋国人杀宋后废公,立宋成公少子杵臼为君
赵普年轻时虽熟悉官吏应处理的事务,但学问很少,等做了宰相,宋太祖经常用读书去劝告他。赵普晚年读书勤奋,每次退朝后回到自己的住宅,关上门,打开书箱,拿出书就读。到第二天处理政事的时候,处理很快,如流水一般。他去世后,家里人打开书箱一看,原来是一部《
公元前769年,幸得周天子青睐而封为鲁君的鲁孝公逝世,继承鲁国君位的是鲁孝公的儿子弗湟,史称鲁惠公。 鲁惠公担任鲁国国君之位46年(公元前768至公元前723年),在这46年里,鲁惠公可谓是披荆斩棘,励精图治,带领这鲁国不断的向前发展,但是他又
鲁惠公,姬姓,名弗湟(《世本》曰名 "弗皇",《史记·十二诸侯年表》曰名 "弗生"),春秋时期鲁国第十三任君主。他为鲁孝公儿子,承袭鲁孝公担任该国君主,在位46年(前768年至前723年)。 在位期间
曹武公,姬姓,曹氏,名滕(《史记》作胜),曹成公之子,曹国第二十任国君。 曹成公二十三年,亲自率军跟随晋平公攻打齐国的曹成公于冬季在军中去世,其子滕继位,也就是曹武公。 曹武公元年春,安葬了曹成公。联合攻齐的诸侯们从沂水边撤回,并在都扬结盟,
1.诸侯国与齐国讲和:曹武公继位后,继续实行亲晋政策。曹武公第二年,曹武公与晋,齐,鲁,宋,卫等国在潭渊结盟,与齐国讲和了。第三年—第四年,晋国为了禁锢栾氏主持了诸侯们在商任和沙随相会,曹武公都参加了。不久,齐国又发动了朝歌战争,第六年—第七年,
曹武公,姬姓,曹氏,名滕,《史记》名胜。春秋时期曹国第二十任君主,曹成公之子,继成公而立,在位二十七年(前555年-前528年)。在位期间,亲附晋国,积极跟随晋国会盟征战。 曹武公二十七年(公元前528年),武公滕逝世,其子姬须继位,是为平公。
春秋战国时期,西周王权摇摇欲坠,众诸侯纷纷自立为王,新旧制度更迭,碰撞出一系列文化繁荣,其中不乏晋文公、孔子、商鞅等流传千古的伟人,也闹了不少曹共公这般搞出无厘头故事的笑话。 曹共公是曹国君主,姓姬,名襄,是曹昭公的儿子,他在位35年,没有多少
晋公子重耳离开了齐国,来到曹国。曹共公之前听说重耳的肋骨是连在一起没有缝隙的。晚上趁着重耳洗澡,曹共公蹑手蹑脚地去偷看重耳裸体,结果被重耳发现。曹国大夫僖负羁把这件事情告诉自己的妻子,妻子说:“跟随公子的都是贤能之人,在他们的辅佐下,公子有朝一日
曹共公,姬姓,曹氏,名襄,春秋时期曹国第十六任君主,曹昭公之子,继昭公而立,在位三十五年(前653年-前618年)。 曹共公十六年(公元前637年),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经过曹国,曹共公对其无礼,遭致重耳怨恨。重耳后来回到晋国继位,是为晋文公。
曹庄公,姬姓,曹氏,名射姑(一作夕姑),曹桓公之子,曹国第十三任国君,在位三十一年。 曹庄公四年春,鲁桓公入曹,曹庄公赠给他祭祀用的牲畜。同年夏,郑厉公入曹,同鲁桓公、曹庄公盟好。 曹庄公二十二年春,庄公同齐桓公、陈宣公、周王室一并起兵攻宋。
曹庄公,姬姓,名射姑,《史记》名夕姑。春秋时期曹国第十三任君主,曹桓公之子,继桓公而立,在位三十一年(前702年-前671年)。 曹庄公三十一年(公元前671年),曹庄公姬射姑逝世,公子夷继位,是为曹厘公。 曹桓公五十四年(公元前703年),
春秋历史上,中原天下有一段时间处于“无伯”状态,“无伯”就是没有诸侯霸主制霸天下的意思。春秋开始就意味着周天子对于诸侯的控制能力在急速下降,而中原天下也必须有一个能力超强的集合体来管理制约这些诸侯国,所以才有了诸侯霸主的出现。在齐桓公离世、晋文公
卫国歇菜了,这对攻宋联盟来说是一个坏消息。可最紧张的还不是盟主楚国。楚国人依旧紧紧围着宋国,也曾经派出一支偏师救援卫国,但被晋军击败。失败之后,楚国干脆弃掉了卫国这枚棋子。 这其中可能对卫国没有前来开会,也没有出兵相助围宋有些意见,也清楚重耳玩
鲁庄公在位三十二年,于公元前662八月去世。在得病期间,庄公最为关心,也最为紧要的就是自己的继承人问题。为什么呢?因为此时的庄公虽然有三子:公子斑,公子开,公子申。但是却没有嫡子,所以这三十二年来也未曾立过太子。如今在自己病危之际继承人的问题必须
鲁僖公,姬姓,名申,鲁庄公之子,春秋时期鲁国第十八任君主,公元前659年―前627年在位,在位33年。 公元前662年,鲁庄公薨,其继任者公子般和鲁闵公均处于庄公弟庆父的控制下,先后在位2个月和2年而薨。最后是季友辅佐年少的姬申即位,是为鲁僖公
鲁隐公是个宽厚的人,也是一个守成礼法的人,更是一个迂腐冥顽而不明事理的人,他的死让人惋惜而警醒。 我们都知道,在鲁隐公执政鲁国政务期间,公子翚做为臣子就非常的跋扈,并且极端地贪婪。只要有诸侯用礼金来贿赂他,他就可以不通过隐公的批准而直接出兵,助
春秋史是以鲁国国史为基础编撰的,起始年为鲁隐公元年(公元前722年)。这位鲁隐公却是一个命运悲催的人物,他忠于传统礼法,偶尔也会挑战传统礼法,也因此成为受害者。 鲁隐公名叫息姑,周公旦八世孙,是鲁惠公与一个名叫声子的媵妾所生。息姑长大,到了娶妻
在鲁惠公执政期间鲁国与郑国打过一场战争,《左传》里说是“公之为公子也,与郑人战于狐壤,止焉。”这场战争鲁国的主要将领中有个鲁惠公的庶长子姬息,也就是后来的鲁隐公。这位公子姬息在狐壤之战中被郑国人俘虏,“郑人囚诸尹氏,赂尹氏而祷于其主钟巫,遂与尹氏
鲁隐公是鲁惠公的庶长子。其母声子。成年后,父惠公为其取于宋。然宋女至鲁后,父亲惠公见宋女美丽,于是自纳之并立为夫人,宋女是为仲子。不久仲子为惠公生下公子允,并被立为太子。按到惠公死时,因为允太幼小,鲁人共同让息代理国政,不叫作即位。周朝的传统礼法